close

節氣雨水24節氣的第二節氣,進入這節氣,降雨機會明顯增加,此時春風吹送暖空氣,細菌、病毒容易傳播,所以春季傳染病常發生流行性感冒。中醫認爲春季肝氣旺盛,肝木易克脾土,所以春季養生不當容易損傷脾臟。因此隨着降雨增多,寒濕之邪最易困在脾臟,故「雨水」後應當注重養護脾臟。

以下文章摘自謝無愁老師
雨水(2/19)-天降甘霖萬物始生
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說"正月中,天一生水。春始屬木,然生木者必水也,故立春後繼之雨水。且東風既解凍,則散而為雨矣。"先有水,春生之幼芽就應運而生,這個先與後蘊含了養生的先後順序與人體內先生水濕後有風(春氣相應)的體質型態,此時如果中了感冒症狀時,以中醫角度考量的是濕重於風症(正氣虛而邪氣實)或是風症為主(邪氣實而正氣尚存)來決定對治方式。

*風的症狀特徵為頭身痛,以頭痛為主、鼻塞、癢咳或咽痛咽腫、失語的症狀、若伴隨寒氣而容易高燒(動輒39C以上)怕冷、怕風。
*濕的症狀特徵為筋骨煩疼、關節酸痛、鼻涕或眼睛分泌物很多,牙齦腫,味覺不敏感且口不渴,舌邊緣有齒痕,若有發燒則不會高於39C,畏寒四肢發冷。

濕症多為正氣素虛而來,多以溫散除濕、益氣的方向來調理,食療上若胃口長期不佳的人,這個時期也可以吃茼蒿煮湯加生姜絲,開脾胃除濕,並注意保暖,不要強迫飲水,容易加重除濕困難,若較有胃口時,茼蒿生姜湯可少量加入小米同煮,忌油、溫補或難消化的食物(如蛋白質類),直到症狀改善為止。
風症則是喝桑葉+生姜+甘草煮水溫服,寒症較多的時候加倍生姜用量,風症較重時加重桑葉用量。

雨水分為三候:一候獺祭魚;二候鴻雁來;三候草木萌動。每五日會出現雨水節氣相應的動植物迎春的景象,到雨水第三候時,也是綠芽萌生的時刻,此時的氣候變化很大,即便進入春天也不能輕易的收起冬衣和帽巾,春天的風帶動了萬物生發成長,也很容易入侵人體肌表腠里,所以日常的避風是很重要的保養,人體中有風池穴、風市穴、翳風穴、風門穴易受影響,在肩頸項背以及大腿外側做好保暖,可以減少風寒感冒的機率。

春天也多好發以情感為主軸的憂鬱傾向,感情不順遂、渴望有伴者、親友逼婚者、時常感到孤單寂寞無法排解憂思悲苦者,很容易反應焦躁的情緒,心煩、失眠者可以煮桂圓水喝,能養心安神,減少多思氣鬱的情緒。肝氣在春天為旺相,若情志不能調達,或有志難伸時,很容易傷到肝氣,若要順應春氣,就宜養,減少殺念,自然能長養肝氣。

除了養肝以外,也需調脾胃,脾胃是後天之本,在脾胃較弱的體質上特別容易被濕氣影響,春季調肝養脾的食物很多,如酒釀、南瓜、茼蒿、四季豆、板栗、馬鈴薯、山藥、小米粥等,祛濕醒脾開胃的香料有肉豆蔻、八角、生姜、小茴香,用於料理都具有行氣開胃的作用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蕪萃情緒花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